白茶是中国传统茶叶的六大茶类之一,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称,这几年特别流行喝白茶,白茶的保健功效也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白茶里面到底有什么茶叶呢?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也是最名贵的一种,素有“茶王”“美女”“茶中仙子”之美称。
白毫银针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于清明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外晒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 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
白牡丹
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白牡丹在清明前后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二叶满披白色茸毛,白牡丹的制作工艺分为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萎凋是形成白牡丹品质的关键。
贡眉
贡眉是有时又被称为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种用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经被用来制造白毫银针等品种,但后来则改用“大白”来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来制造贡眉了。
贡眉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要求含有嫩芽、壮芽,贡眉的制作工艺与白牡丹基本相同,但萎凋的程度较轻,烘焙的时间较短。
寿眉
寿眉是白茶中最粗老的品种,因其形似长寿老人的眉毛而得名,寿眉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制成的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寿眉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至一芽四叶,要求无老梗、无蜡叶、无病虫害,寿眉的制作工艺与贡眉基本相同,但萎凋的程度更轻,烘焙的时间更短。
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现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福鼎有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 1968 年研制的新产品,现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布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工艺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就是白茶里面主要的茶叶品种,它们各有特色,各有风味,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白茶,不妨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口味的白茶,品尝一下它的清香和甘甜,相信你一定会爱上白茶的。
